六月的新乡,石榴花开,次第挂果。行走在乡村山野,处处绿意盎然,两者映衬出醉人的大美景象。
从政府下力气投入,到引入第三方专业化机构,再到激发基层干群主动性、创造性,新乡以“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标准,推进农村全域清洁,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目标,努力破解“清走——堆满——再挖填埋场”的垃圾处理怪圈,走好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定杠杠:“五有”标准来评价
“以前一遇到大检查,有的乡干部拎着扫帚上街搞突击,效果并不好,全市排名县里都是倒着数,乡村卫生简直没法看。”谈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乡市原阳县委农办主任胡宗安直摇头。
该县有13个乡镇(办事处)、458个行政村,人口达55万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靠乡镇、村干部,干不好,也干不了。县长办公会一锤定音:县财政拿出钱、管好事,具体干交给专业化团队。
去年12月1日,原阳县农村人居环境全域市场化保洁项目正式启动,县财政每年拿出3300余万元,由河南美丽家园公司全面托管所有农村。
该公司派出管理团队,就地招聘1613名农村保洁员,贫困群众优先聘用,做到队伍稳定、专业化;购买车辆、标准垃圾桶,建立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对车辆实行gps定位,做到作业机械化、管理智能化;每个乡镇成立一个项目部,配两名经理,一万人配一名管理员,每村设一名组长,按村庄人口的3‰配保洁员。
打响清洁“第一枪”,至今令人难忘。仅道路河渠两侧、村庄内外的建筑垃圾堆、柴草堆、粪堆、陈旧生活垃圾堆,清理出9万立方。“通过半年多的治理,基本上做到了‘一眼净’,环境变美了,群众精气神上去了。”经常到农村暗访的该县县长王保明告诉记者。
在卫辉市农村,群众自觉收集自家的生活垃圾,摆放在门口,保洁公司的清运车辆定时来拉走。“之前,家家户户的垃圾没地方处理,都堆积到村口,夏天臭气熏天。现在不一样了,环境越来越改善。”该市唐庄镇官庄村村民赵先生说。
新乡市城管局环卫科副科长王天才告诉记者,市政府将各县(市)、区的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和效能监督实施考核和奖惩,成立14个督查组,实行季排名、半年讲评、年度综合考核制度。
目前,各地均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思路,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运营,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整治“五有”: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形成农村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勇创新:环保银行强动力
孙得庆兑换香皂一块,孙得伟兑换毛巾一条,邓雨亮兑换塑料盒一个……走进原阳县路寨乡后大柳村,墙壁上的“环保银行”公示栏格外醒目。
政府管,企业干,更需要群众参与。“在全域保洁的基础上,我们创造性建立了‘环保银行’,以路寨乡为试点,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现在准备在全县推广。”胡宗安告诉记者。
先找载体:各村寻找交通便利、物品齐全的超市,挂牌成立“环保银行”。再出台评比细则:在村里有道德美的行为,一次奖励10分;做到门前净、庭院净、室内净、厨房净、厕所净、室内外物品摆放规范,满分15分。得一分,可到“环保银行”兑换0.1-0.2元,所得钱一直在“环保存折”中累计,可取现,可兑换等值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是贫困户家庭,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卫生家庭”,还可以在环保银行中“贷款”,用信用度透支50分以内的现金或日常生活用品。
各村自行选聘“街道长”,由威望高、热心公益、爱整洁干净的老人或妇女担任“街道长”,老党员优先聘用,村干部不得担任。每月初,“街道长”带领群众,检查评比各家各户的卫生。
有人干,有人管,也得有钱。每季度依据‘环保银行’兑换台账,由各乡镇直接拨付专项经费,不占用村级经费。每月每村也就五六百元,并未带来很大压力,效果显著。如今,全县开始推广路寨乡的环保银行做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还有粪坑,现在群众自觉集中垃圾,政府掏钱清垃圾,‘环保银行’让大家伙儿养成卫生好习惯,还能换东西,咱农村越来越美了!”村民张晓琴一脸笑意。
小小环保银行,激发了群众爱绿护绿热情,美了一个个乡村。目前,新乡推广这一经验做法,全市已建成33个环保银行。
多举措:就地减量再利用
全域清洁,让乡村变绿了,变美了,但垃圾最终怎么处理,更是一道必答的课题。走出传统处置怪圈,新乡进行了一番实践。
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垃圾发电厂。市级层面,采取bot模式,引进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再利用。该项目利用炉排炉技术,不产生污染,总投资8亿元,建成后日处理1500吨垃圾。在地方,长垣县成为全省首批建设静脉产业园试点,一期、二期工程一起开工;原阳县也在积极谋划建设静脉产业园。
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对垃圾分类再利用。旧房拆迁下的檩条,改造成秋千;废弃的自行车、轮胎、瓦罐摆成造型;竹子、树木搭建成凉亭……在原阳县路寨乡郑庄,一处400平方米的文化游园格外清新,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就在一个月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的臭羊圈。目前,该乡已有8个村庄利用废旧垃圾,建成了文化游园,全县开始推广这一模式。
牵手行业协会,让垃圾变废为宝。新乡县朗公庙镇党委带领部分村干部赴广州学习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毛庄村在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酵素分会的支持下,成为“美丽家乡·零污染村庄共建工程(试点)”。村里还成立了6个人的垃圾回收团队,半年来已售出可回收垃圾7吨多。至于哪些不能直接“换钱”的菜叶、果皮,在毛庄也变得宝了。
“尿酵素可做叶面肥,酵素渣可以做底肥,辣椒、洋葱、苦瓜可做酵素农药,这些都是庄稼人的宝贝。”毛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岭说。10斤水、1斤糖、3斤果蔬垃圾,按照这样的配比,毛庄村已制成60吨酵素,消耗果蔬垃圾12.8吨,本村的果蔬垃圾“不够用”,回收团队还跑到邻村和城里的果蔬市场捡垃圾。
此外,该村还整理出20亩酵素实验基地,完全不上农药和化肥,生产出来的无公害农产品在市场上售价是普通农产品的3倍以上,一旦技术成熟,会在全村和周边农村全面推广。
强合力:政企发力打通体系
新乡有3000多个村庄,点多、线长、陈年垃圾多,通过努力已基本做到全域清洁,但如何实现长效治理,让乡村美成为常态?
市城管局局长唐有启认为,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待,我们就要有行动。市委、市政府将之作为2018年度重点民生实事来抓,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解决农村垃圾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市场运作,建立健全了统筹城乡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
农村垃圾治理不是说说就能干好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我市成立市农村垃圾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各地开展工作。县(市)、区是责任主体,乡、村两级是实施主体,按照“五有”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全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鼓励和支持各地引入社会资本,建立清扫、收集、转运、处理体系,确保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实行月督查、季排名、半年讲评、年度综合考核制度,调动各地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河南威猛振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思民建议,整治农村垃圾,光靠政府投入还不行,也不长久,还应通过特许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和管理,形成政、企、社会共同治理的强大合力。
比如说,一个垃圾场填满了,政府传统做法是再挖一个,那就需要两三千万元。如果引入市场力量,对填埋过的垃圾分类利用,这个垃圾场就可循环填满,不用再占地挖坑了,还把有价值的东西变废为宝了。
那么,怎么依靠技术的力量,实现垃圾在减量中循环利用?
王思民认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越来越多,如对其全部填埋,既没有充足空间,还可能带来二次污染,更关键的是,垃圾这个放错位置的资源也难以变废为宝。如果不分类直接发电,垃圾的热值降低,难以有效减少污染。最好的办法是对垃圾前端分选,分出来的有用东西再利用,分不出来的往后走。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该公司通过技术改造、绿色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成功实现由生产传统振动设备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智能化分拣筛选的升级蝶变。比如说,输送机运送垃圾时,风选技术就提前把塑料袋、废纸等垃圾分出来,机器随之打包,以备二次利用;遇见金属等物质,就被吸附起来。而像玻璃、土坷垃等不能燃烧的垃圾,机器进行抓取分类。
目前,这项领先国内的技术实现了大规模作业,他们正与新乡县对接,已牵手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深度合作分类处理垃圾。此外还研发一项核心技术,可直接应用于垃圾发电厂,能对电厂发电后产生的焚烧渣再利用,生产出环保型建材。“因此,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需要打通收集、分类、处理、再利用体系,畅通上下左右环节,形成闭环运营。”王思民说。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存在什么困难?又是如何破解?
“基层工作千难万难,观念之困、认识滞后是最大短板,其中村干部角色很关键,他们认识到位了,很多工作就推进得快。”原阳县路寨乡党委书记朱广治说,乡里一是做好宣传教育,引导村干部树立新理念、正确的群众观,哪怕做好一件小事,得到群众认可,就有价值;二是做好顶层设计,乡干部与村干部一起干,解决实际困难,打消他们的顾虑;三是正向激励,与评先挂钩,干得好就有政策和资金倾斜;四是制定乡村公约,发挥乡贤、老党员的作用,为做得好的家庭挂红旗、给荣誉、积分奖励。
唐有启表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既要坚持政府主导,更重要的是引导、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让他们了解垃圾分类常识,养成卫生好习惯、懂绿、爱绿、护绿,激发群众清洁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一步,我市打算选一个县作试点,一两个村建一个堆肥场,将可降解垃圾就近堆肥返田,或利用农村沼气池处理。建立回收网点,对不易腐烂的塑料袋、玻璃,以及电池等毒害物质等统一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