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北京君正发布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据报告显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内,北京君正总营业额为56,990,519.32元,同期增长16.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83,190.85,同期增长408.98%。
图片来源于北京君正第一季度报表
如果单从这一报表来看,北京君正在第一季度的发展颇为迅猛——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大部分物联网企业面临着各类危机,针对消费者领域的企业纷纷采取线上布局,而tob企业则力求保全自己,能实现利润不受影响已经是万幸。
但对于北京君正来说,却是直线上升!
如果对其财报内容继续翻看,不难发现内容中有一部分值得注意:
图片来源于北京君正第一季度报表
在“业务回顾和展望”中第11条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12,483,190.85元,其中税收优惠及政府补贴合计为8,851,323.21元。
如果排除掉补贴,北京君正的实际净利润为3,631,867.64元,即同期增长约48%。从这一角度来看,君正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北京君正:成立于责任与使命
cpu并不单单指通用芯片这一类型,同时还有内嵌式cpu模式,内嵌式cpu主要应用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移动设备、网络通信等领域中。
但如果对cpu的发展进行回顾,不难发现,在2005年之前,国内cpu的发展并不乐观——需要大量进口cpu,国内产品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君正在2005年7月成立,成立之初的君正目标非常明确:做出能在市场上成功的国产cpu。
但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依然不可忽视:区区几百万元的资金,在2005年的cpu市场中并不算什么。
但君正的创始人及研发团队在这一环境下依然推出了jz4730芯片,并在2006年找到第一个买家:一家做指纹识别的企业。
随后君正发布第二款32位嵌入式处理器芯片4740,并以低价迅速打开市场。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06年,君正年出货量3万片;2007年出货量80万片,2008年出货量超过500万片,2009年出货量1000万片。
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在2010年,君正营业额达到2亿,同比增长7%,营业利润7716万。为此,在2011年5月,以6000万股本为基础,发行2000万股,每股发行价43.8元,实际募得资金8.76亿。
但上市第一天,君正跌5.91%,收于41.21元/股。
而在在随后数年,君正营业额逐步下滑:2011年营收1.68亿,2012年营业额1亿,2013年营业额9483万。
但在这些营业额中,里面包含了募得资金8.76亿所产生的利息——君正在募得资金后并未使用,这笔资金为君正每年提供了3000万的利息。同时,政府也为君正提供了大量补助及减税,据相关媒体透漏,在2012年,政府为君正提供了近5000万左右的补贴及减税费用。
双线发展重回高峰
对于2011-2015年的表现,君正可以用“惨淡”来表示。而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两点:
1、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电子面临更新迭代,而君正依然专注于消费电子和教育电子cpu;
2、软件生态问题,导致公司在移动终端市场的销售受阻。
这两个问题到2015年依然没有解决,君正正式放弃了智能手机和平台电脑领域。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6年开始,君正采用了双线发展:微处理器芯片和智能视频芯片。在微处理器芯片方面,主要是面对物联网产业为主,而智能视频芯片则是针对摄像机。
同时,君正在2016年年底也曾尝试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北京豪威100%股权、视信源100%股权以及思比科40.43%股权,股份支付总价高达104.77亿。但由于“由于国内证券市场环境、政策等客观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重组计划在2017年3月搁浅。
但不可否认的是,君正的双线发展规划取得了实际的成效,据2017年财报显示,君正在微处理器芯片方面的营业额9026.84万元,智能视频芯片营收8122.33万元。
而在2019年,君正总营业额接近3.4亿,其中微处理器芯片营业额1.4亿元,同比增长1.37%;而智能视频芯片营收则是1.7亿元,同比增长79.47%。
图片来源于新浪财经
而君正股票也水涨船高,从2016年的37元,到如今的87.7元,最高时为2020年2月28日的129元。
写在最后
随着nb-iot、lora、5g、wifi-6等信技术的应用,带动的是各类终端设备的迅猛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总数为120亿,预计到2025年增长至246亿。
在如此庞大的数量下,君正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是否能够在这一波红利下借势发展,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关注点。而君正也基于自己的优势,不断在物联网产业中发展。
但由于君正的负债率一直较低,曾被投资者认为是“圈钱”的态度,但对于君正来说,给投资者及用户最好的答复,或许是“摆脱”高额的补贴。